苗圃挖沟运输机械:果园挖沟机
本文目录一览:
苗圃机械是什么?
1、苗圃育苗作业所用机械的总称。其中包括种子处理、土壤消毒、整地、施肥、筑床、播种、插条、灌溉、中耕除草、追肥、间苗、换床移植、病虫害防治、起苗、苗木分级、打捆包装和苗木运输等机械。由于其部分作业条件与农业相近,因而,铧式犁、圆盘犁、旋耕机、施肥机和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机械均可用于苗圃。
2、林业机械主要包括多种类型,如筑床机、插条机、起苗机、割灌机、植树机、喷烟机、油锯、伐区作业联合机以及木材生产切削机械和起重输送机械等。筑床机是用于苗圃育苗的重要设备,由拖拉机悬挂式结构组成,包括机架、旋耕器、步道犁和整形器,可同时进行整地和筑床。
3、林业机械是指在林业生产中用于种植、抚育、***伐、运输等环节的各种机械设备。根据其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将林业机械分为以下几类: 森林种植机械:主要用于林木的种植和抚育工作,包括树苗播种机、树苗移栽机、树苗抚育机等。这些机械设备能够实现种植和抚育的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4、cutting planter)(苏忠明)用于苗圃扦插作业的机械。中国苗圃扦插作业过去使用插条锥、扦插板等手工工具。60年代开始研制插条机。插条机有压入式和栽植式两种类型。压入式插条机 按分条、立条和压条的顺序,将插穗压入土中。
5、plant lifter)(苏忠明)用于苗圃掘取苗木的机械。苏联于1931年制成林业专用起苗犁。欧美一些国家也于1940年前后用机械起苗。50年代初中国曾用无壁铧犁起苗,1956年研制了林业起苗犁,60年代生产并使用了拖拉机悬挂式床作和垄作起苗机,70年代制成了大苗起苗机和多工序联合起苗机。
6、拖拉机是观赏树木栽培中的动力机械,可用于翻地、种植、田间管理和运输等。 旋耕机 旋耕机与手扶拖拉机配套使用,适用于翻地作业,特别是潮湿土壤和绿肥熟地,耕深在12~16厘米。 挖穴机 挖穴机用于树木栽植前挖穴作业。
植树工程的施工工序?
装运栽植:一旦施工现场具备了植树施工条件,则应及时定植,其方法与正常植树相同,唯应注意抓紧时间,环环紧扣,以利成活。具体应于栽前一段时间内,将培土扒开,停止灌水,风干土球表面,使之坚固,以利吊装操作,如筐面筐底已朽腐烂,可用草绳加固。吊装时在捆吊粗绳的地方加垫木板,以防粗绳勒入土球过深造成散坨。
造林施工的工序三个阶段分别为整地选树种阶段、种植造林阶段和幼林抚育阶段。整地选树种阶段。造林地的整地指造林前翻耕林地土壤的工序。 是为了改善造林地环境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因此,正确、 细致、 适时整地,是实现人工林速生丰产的基本措施之一。种植造林阶段。
第五章种植工程规范详细描述了城市绿化植树的施工流程,包括定点放线、挖种植穴、客土施肥、苗木运输与***植、修剪以及种植等步骤。首先,1节定点放线要求依据设计标准点或建筑标志,保证位置准确,标记醒目,并经过设计或相关人员验收。规则式种植如行道树,需每50米设置控制木椿,树穴排列整齐。
求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细节
①尺徒手定点放线:放线时应选取图纸上已标明的固定物体(建筑或原有植物)做参照物,并在图纸和实地上量出它们与将要栽植植物之间的距离,并在图纸和实地上量出它们与将要栽植植物之间的距离,然后用白灰或标桩在场地上加以标明,依此方法逐步确定植物栽植的具***置,此法误差较大,只能在要求不高的绿地施工***用。
选苗数量要准确,每百株可加选1-2株备用。 挖苗 (1)挖苗由苗圃负责实施,施工单位可提出挖掘苗木的根盘大小和土球规格、质量等方面的要求。(2)挖苗时,要考虑土壤干燥或过湿的情况,提前***取措施。(3)挖苗时要注意保护苗木,避免损伤。
绿化施工需要与土建、市政等其他工程协调配合,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确保绿化工程的质量和效果。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原有地形、地貌,避免破坏生态环境。注重施工质量与细节处理 绿化施工要注重施工质量,特别是细节处理。例如,树木的种植位置、深度、灌溉系统等都需要精细操作。
施工工艺方面,要注意施工顺序的安排,确保每一步工序的顺利进行。 在细节处理上,要注意地面平整、植物种植位置、灌溉系统安装等,确保植物的生长条件得到良好保障。 还需考虑施工安全问题,如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工人的安全防护等。
微地形处理,要注意土坡造型与周边环境和建筑景观的衔接,尤其是土坡造型与硬质铺装及道路侧石的过渡。
因此,在园林工程的各个环节中注重细节,是一个作品成败与否的关键。土方工程园林工程包括土方工程、筑山工程、理水工程、种植工程等。土方工程是园林工程中的基础工程,不同的地形、地貌成就风格各异的景观效果,因此地形是人化风景的艺术概括。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dtlw.com/post/43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