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机械手现货
巨型机器人、人体外骨骼等战斗兵器在未来战争中是否会出现?
你好,我是铁甲。其实说道巨型机器人和人体外骨骼,这些在现代生活中已经很常见了。先说机器人,如果有看过“大国重器”的朋友,不难发现,在我国的基础建设,包括***矿、冶金、海洋探测、民生基础建设上都有出现过大型机器人作业的场景。可以说,在巨型机器人研发过程中,软件、硬件设施,我们在不断的成熟。而是否是用作军事上,这个需要大家脑补,毕竟我们是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不过在国外,用于作战的大型机器人确实是有研发出来,而且制成成品的。初步的雏形是有了,但不知道内在性能如何,这个要经过实战才知道。但如果真要在战场上发挥作用,个人举得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战斗灵活性。巨型机器人体积较大,在未来战场中如果不能灵活运作,很可能成为攻击的目标,毕竟现在的导弹,连飞机这种高速移动的目标都能跟踪到,何况在地面上移动的机器人?
二、性能要优于现在的陆战之王---坦克。不管是在杀伤力、载弹量还是在防御上得优于现在的坦克。目前坦克配置的人员是3-4个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装弹、驾驶。现在部分都配置了自动装填,所以,也有的坦克是3个人。)而如果是巨型机器战甲,要配置多少个人呢?1个,两个?面对四面八方的射击,是否够呢?如果不配置那么多人员,全部启动自动攻击和自动防御识别?技术是否能达到?在分秒必争在真实战场上,一个迟疑可能就Game over,机器战甲能否真正识别到敌我双方的阵营?并做出对地方准确的攻击?这个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摸索,去演练。不管是在人员配置、机器性能,作战协调,防御体系上,如果连坦克的作用都比不上,那就谈不上上战场了。
三、后勤维护。用于作战的巨型机器人生产成本可能比制造一架飞机、一辆多功能坦克的成本还高,维护起来也比他们更消耗***,因为,对与作战损坏的机器人,不单纯是更换设备这么简单,还要进行软件、传感器、雷达、武器脚本的调试,这不是一般的工程师,也不是一个工程师能够完成的。以现在的水平,需要有庞大的后勤团队来支撑。如果真能像电影里所演的,机器人能做到自己维修、自己生产,那样的科技,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机械外骨骼与大型战斗机甲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两者在未来战场中的发展前途却截然不同,机械外骨骼在能预想到未来的发展前景极大,并且已经开始初步应用,但大型战斗机甲有生之年被认为是不会投入实际应用的,或许一些使用其他形态走行部驱动的特种地形作战机甲,但用于替代主战坦克的陆地主要作战兵器势必不会是大型机甲。
单兵外骨骼是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进步而得到发展的,第一次使得人的直接肌肉动作能以尽可能低的延迟作用于机械,这一技术进步使得单兵外骨骼成为现实,对于机械的操纵不再只能依靠操纵杆或按键,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机械与人体动作的统一性。为此可以实现以机械动力增强人体力量的能力。随着武器的日益先进和机械化战争对单兵重火力的需求,步兵的负重日益增加,从几公斤上升到数十公斤,还要穿戴沉重的防弹衣,仅仅依靠士兵本身的力量行动已经十分困难,而当单兵外骨骼投入使用后,大大提高了步兵的力量和灵活性,使得单个士兵所能携带的武器和防护得到了大大增强,可以在穿戴全身防护的插板式防弹衣的基础上,同时携带多种重火力如重机枪和反坦克导弹等武器,对于提升特种部队的单兵作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将外骨骼极度增大化为重达数十吨身高数米的战斗机甲呢?许多人在游戏或电影中接触过的装备火箭炮、重机枪甚至光剑链锯的钢铁怪物,因此许多人认为机甲一定会成为未来的主要作战武器。看起来能够应用体感传导驱动的主战机甲对比只能使用操纵杆作战的坦克优势更大,但这种优势是否足以抵消机甲那繁复冗杂的缺点呢?首先机甲的高度比坦克要高,对比坦克更容易被发现;其次,机甲由于其直立的造型,很难安装很厚的装甲,装甲倾斜角也小,面对小口径反坦克武器尚且缺少防护能力,遑论坦克上的大口径火炮了;其三,大型机甲的结构稳定性不如底盘低稳的坦克,因此只能安装一些低后坐力的武器,如低膛压榴弹炮或无后坐力炮、导弹、***、机关炮,至于更大的高膛压坦克炮或是大口径榴弹炮则很难安装;其次,对于机甲而言遍身的关节将成为最大的软肋,只要腿部关节受损就能摧毁机甲的行动能力;最后,对于这类地面作战武器而言,灵活的操作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优势,无论是腾转挪移还是蹦跳,都在装备了“猎歼火控”的坦克炮面前意义并不是很大。
因此在未来战争中,外骨骼会被特种部队等需要单兵武力的特殊人员所使用,但更科幻的机甲反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势必不会成为战场上的主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dtlw.com/post/4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