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原则-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有哪些
本文目录一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科原则
机电一体化四大原则: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五大组成要素其内部及相互之间都必须遵循结构耦合、运动传递、信息控制与能量转换四大原则。两个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和传递的环节之间,由于信息模式不同(数字量与模拟量,串行码与并行码,连续脉冲与序列脉冲等)无法直接传递和交换,必须通过接口耦合来实现。
机电一体化是由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光学技术等相融合构成的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机电一体化主要发展方向为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系统化等。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等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专业课程涵盖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核心内容。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
机电一体化系统由哪些装置组成?
电气部分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电源、电控装置、传感器等。电气部分提供系统所需的电能,并通过电控装置和传感器实现对机械部分的控制和监测。电气部分的设计和配置需要考虑系统的电力需求、电气安全和能效要求。
五部分。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机械本体、检测传感部分、电子控制单元、执行器和动力源。机械本体包括机架、机械连接、机械传动等,它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起着支撑系统中其他功能单元、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作用。
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一般由结构组成要素、动力组成要素、运动组成要素、感知组成要素、职能组成要素五大组成要素有机结合而成。机械本体(结构组成要素)是系统的所有功能要素的机械支持结构,一般包括有机身、框架、支撑、联接等。
机械本体、动力部分、传感检测部分、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执行机构。机械本体:包括机械结构、传动机构、执行机构等,是系统的物理基础。动力部分:提供系统所需的动力源,如电动机、内燃机、液压或气压动力源等。传感检测部分:用于检测系统的状态和环境信息,包括传感器、编码器、计数器等。
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原则及常用方法。
1、标准化原则:设计应符合行业标准和规范,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便于维护和升级。 可扩展性原则:设计时应考虑系统的未来扩展需求,允许在不影响核心功能的前提下增加新功能。
2、常用方法: 模块化设计方法:将机电一体化系统分成若干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功能,便于系统的设计和维护。 集成化设计方法:将机械、电气、电子和计算机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个统一的系统。
3、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中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可归结为:确定系统整体控制方案、确定控制算法、选择微型计算机、进行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以及系统统调。
4、取代法:取代法就是用电气控制取代原系统中的机械控制机构。该方法是改造旧产品、开发新产品或对原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常用的方法,也是改造传统机械产品的常用方法。整体设计法:整体设计法主要用于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在设计时完全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考虑各子系统的设计。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dtlw.com/post/33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