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工业机械手臂厂家,常熟工业机械手臂厂家有哪些
清朝百姓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
天蒙蒙亮,通往镇上的小路上,挤满了过往的路人,大家要么挑着担,要么背着东西,本是乡村小道,顿时变得十分拥挤,这时,不知从哪里传来男子的哭泣声,大家停下四处观望。
循哭声望去,只见一男子穿着对襟短衣,长裤下绑腿。男子低着头,坐在一根扁担上,扁担又架在一对竹箩筐上。箩筐空空如也,不用问,大家已猜到原因一二。
位于湖南郴州,当地的油榨墟沿袭五天一墟的传统,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为了这次赶圩,都会起个大早,为的是趁人少之际,在墟上占个好“码头”。别人挑的都是满满当当的,男子坐在空箩筐上大哭,不猜自明,他东西被偷了!
这并不奇怪,因当地贫困不堪,当地人大多以挖煤维生,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曾在这里招收大量的士兵,用来攻打长沙。不同于其它士兵,郴州的士兵被编入“土营”,专门用来挖地道,炸城墙。
你在当地随处可见缺手指,少胳膊的本地人,像长沙府的浏阳一样,郴州人的另一项副业就是做烟花炮竹。
当地民风剽悍,对于外地人,他们素来不会心慈手软。就在这时,一个老者已走到男子跟前“小伙子,你丢了什么东西?”。男子抬了头,停住哭声,却止不住哽咽。“是我,赶了二个月织的布”。老者眼睛眯成一条缝“大概是什么时候?”
男子擦干眼泪,指着路边的茶摊“我就在旁边吃了一碗茶,担子就在眼前,然后看到一群赶路人堵在那,等他们走后,箩筐里的布全部不见了!”那时的茶摊,相当于现在的饭店,喝完茶,可以翻过前方的山头,直到看到下一家茶馆。那时的茶,是热水里放着已经熟透的花生米或绿豆,解饥、解渴!
男子又开始掉眼泪“一家老小,还指望着我这担布呢!”声息变得嘶哑。
清朝百姓其实是非常穷困的,平日里为了做家务、农活,夏季都以布衣短衫为主,冬季都以短袖棉袄为主。
除非是地主官员,不然街道上几乎见不到穿长衫长袖的。
一般老百姓一天只能吃两顿饭(早上很早就起床下地干活,到八九点钟才吃早饭。下午三四点中吃晚饭),当时只有皇室成员才可以一天吃四顿饭。
正常时节,老百姓吃的是米、面、菜、肉、蛋;饥荒时只能吃野菜,甚至啃树皮、草根和“仙米”(白山泥)充饥。
清朝百姓绝大部分都是居住在土坯墙茅草顶的房屋当中,“能得三五间住所者,皆为富民”,房屋杂乱相间,没有排水排污,供水也同样没有。
至于电视剧中那些青瓦白墙的豪门庭院,不是皇亲国戚就别想了,就连生意有成的商人,也不过是瓦房而已。
我是沫白,我来回答。
一、衣
清朝以前,明朝是汉族统治的。明朝百姓的服饰习惯也都是汉族的。而清朝就不一样了,1644年9月,清顺治帝从沈阳迁到北京,定北京为清朝的首都,并统一将汉服改换成满族服饰。
清朝百姓的头发也是依照满俗剃发留辫。我们所见的晚清时期百姓的头发就是那样的。多为前半脑袋剃光头,后半脑袋蓄发编辫。这是因为满人十分着重辫子。
清代男子衣着为马褂、马甲、衫、袍、衬衫、短衫、袄、裤、套裤,尤以衫袍外加穿马褂或罩以紧身较短马夹最为流行。同时,清朝男子多在腰间束一白布,贵族人家还要在上面刺绣。
清代女子的服饰还是以***服饰为主要服饰,以上身着袄、衫,下身束裙为主,或再加一件较长的背心。清朝末期则开始流行穿裤子用以代替裙子。
二、食
清朝民间小吃盛行,小吃种类繁多,味道鲜美。形成了与正餐相衬托的零食。
1、杏仁茶
茶文化是中国固有的文化。茶也是中国美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饮品。
历史需要解读,才能为我所用,欢迎关注凌烟阁边看历史。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来从外国人的视角和记录看看清朝时期老百姓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分别说一下清朝初期和清朝晚期的情况。
一、清初康熙初年时情况。
耶稣会士在明中后期和清中前期一直来中国传教。有一位来中国传教的比利时耶稣会士叫鲁日满,他在江浙一带传教。他写了一本日记,记录了他在江浙一带15年的见闻,里面记有普通人的生活帐本。
鲁日满的生活账本记录(这大约是1660-1680年代):
大米:每斤10文钱;
面粉,每斤18文钱,
羊肉:每斤73文;
牛肉:每斤58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dtlw.com/post/26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