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建筑机械租赁报价清单,菏泽建筑机械租赁报价清单表
农村耕地出租多少钱一亩?直补归谁?
我们这里的可耕地的承包费每亩地在220~~280元。但是在去年的时候每亩地400元!所以这个价格是每年都在变化的!我们这里主要种植小麦,所以每年的种植小麦的补贴费用依然补给了土地的承包者而不是种植者!
土地承包价格的变化规律
前几年我们这里种植大蒜的收益比较高,所以土地承包费也水涨船高的上涨。但是,去年大蒜的价格,以承包土地种植大蒜的蒜农基本上都赔钱了,所以就出现了大规模的退租潮!进而影响了土地的承包价格!所以说我们这里的土地承包费跟大蒜的价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我个人种地这些年的经验来看,我觉得应该把粮食补贴给实际种植者应该更合适一点!毕竟现在在农村种地的投资成本每年都在增加,比如说农药,化肥,人工费!粮食补贴的形式可以换成,种子或者农药或者化肥,这样的话就极大地提高了种植者的积极性!因为国家补贴这些农药,化肥或者***的时候,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我们种植大户买到***的肥料,农药和***的几率,好的***是农作物高产的第一要素!只有把产量提高了,我们种植者才有可能获得收益!
我是豫东小农来自农民的一个种植大蒜的蒜农,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农村耕地多少钱一亩,直补归谁,这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的是因人而异,有的是因地而异 ,下面我就具体的说一说我们地区土地出租方式是怎样的,直补归谁。
国家给了农民土地所有权,土地的耕种权,土地的流转权,有的一定的灵活性,农民对土地的合理分配不再缩手缩脚,农民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自己的土地的耕种情况。有的人家里有劳力,自己耕种 ,有的农民在外面打工或者是有事业,自己没时间料理土地,所以就把土地流转出去了,还有的是自己承包了集体的土地,自己种还不如流转出去剩的钱多,所以就流转出去了。
出租的价格各有不同,我先说流转小片的,有的农民岁数大了 ,子女不在身边,家里有几亩地,因为地少又不集中,所以一般的流转是每亩400元,直补是双方商量着办,在签合同时写清楚归谁,我们这里大多数是把地流转给谁直补就归谁。另外一种是有地的大户,地多 ,都在几百亩上下,土地成片 自己种不如流转剩钱,这样的流转价格会高出许多,一亩地大约800 元左右,直补的钱也是双方协商,在合同上写明,以防止引起***。
我们这里土地出租的价格和直补归谁的基本情况就是这样,不知道你们那里是啥样,欢迎互相交流分享,欢迎在评论区流言,我愿意同大家一起讨论。
这个问题实际说的是农村土地流转的租金问题,笔者在西部一农业乡镇工作,做好土地流转的服务工作、发展好农业,也是笔者的工作任务之一。
土地流转租金的市场行情既受土地***自身的影响(山地、林地、坡地、旱地、水田等各种类型的租金不样),也受交通区位的影响(距离城区的远近、交通情况等也直接影响土地租金)。
农村土地流转租金虽各地不一致,但一般是分地区分类别有一个大致的价格范围,即有相对稳定的市场行情。
为便于参考和比较,那就说说笔者当地土地流转租金的相关情况吧。
一、城区周边土地,租金相对较高。主要是由于城区周边的土地基础设施较为配套,交通方便,便于运输和延伸发展二三产业,租金相对较高。为了保护流转双方的利益,签订流转合同时,均以每亩固定数量的水稻按当年市场价折算租金。城区周边主要是旱地和水田,其中旱地大多按每亩300斤稻谷折算租金,水田为每亩500斤进行折算。具体到2018年,折算下来是旱地每亩的租金为420元,水亩每亩700元。笔者所在地因有当地的成功人士大面积流转土地,包含有回报家乡父老的因素,田土均是按每亩600斤稻谷进行折算,为当地最高的土地流转价格。城区周边的土地以种植苗木、蔬菜为主。
二、较偏远乡镇的土地,租金高低不等,但均未超过城区周边土地的租金。距城区30公里左右的乡镇旱地大多在每亩200斤稻谷左右,水田在400斤左右,大致比城区周边每亩少100斤稻谷的价钱。更远一点的乡镇,由于交通不便,加之荒地荒坡较多,土地租金更为便宜,水田大多维持在每亩300—400斤稻谷之间,荒地荒坡每亩在200斤稻谷左右并还有可能半租半送。较偏远乡镇的土地,以种植特色水果和开展特色养殖为主。近几年,也出现了较大面积种植水稻的业主。当然,山林地的流转价格更低。
种粮直补大多会在流转协议上进行明确,以补贴给土地流转的业主为主。当然,在流转价格较低的地方,也有补贴给原土地承包户的。
总之,土地流转是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其流转的价格也影响着能否引来业主。一个地区相对稳定的市场行情,对流转双方来说都比较有利。
欲感受“三农微耕机”犁开土地的更多乡土气息,敬请关注@乡村微视界之乡村漫记,衷心感谢阅读和点赞。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dtlw.com/post/25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