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机械图片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包括哪八大部分?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包含:化学名称组分组成;危险性理化特性;急救措施;泄漏应急处理及消防措施;操作与储存措施;职业危害限值及毒理作用;稳定性及反应性;运输与废弃措施。
“玉门关”是哪?为什么有些唐诗词里经常提到它?
玉门关在诗词中出现的频率是比较大的,其中最著名的还是王维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戍守玉门关的将士是何等的孤寂荒凉?
这句诗无论是从诗句本身的美感还是意境来说,比之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都要好很多。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玉门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为什么会频频被诗人写进诗中呢?实际上,玉门关是历史上一处极为重要的关隘,地处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玉门关的设立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西汉初期,匈奴的势力发展极快,在汉朝的西部形成了一股极大的势力,而汉武帝初登基就盯上了匈奴以及西域地区。
而也是在汉武帝初期,因为匈奴和大月氏之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以共同对付匈奴。虽然张骞并没有完成预期的任务,但是历经十三年的辛苦却是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通道。
此“凿空”式的出使为后来开拓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更是为汉武帝对付匈奴和沟通西域各国创造了机会和条件。
之后,汉武帝开始对匈奴用兵,卫青、霍去病、赵破奴等将军都曾是抗击匈奴的大将军,而正是因为汉武帝用这些大将来对付匈奴,让匈奴节节败退,也就有了后来的河西四郡。
分别是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并建立长城,设下两关,即玉门关和阳关,这就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列四郡,据二关”。
根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有阳关、玉门关,皆都尉治。”他们都在敦煌郡内。关于阳关,也有著名的诗句流传下来,最著名的莫过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这玉门关和阳关是必经之地,因此就显得格外重要,他们作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军事关隘和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一直有将士戍守,其地位可见一斑。
很可惜,唐诗里的“玉门关”已经淹没在水中多年,恐怕永远也不能重现天日了。
有人说,不对啊,玉门关遗址明明在甘肃敦煌,怎么说在水里呢?听我慢慢到来。
其实很多历史资料表明,玉门关有两个,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一个是唐朝时期的,而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是汉朝时期的那个玉门关,而唐诗里的玉门关,却是另在它处。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根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关建于汉朝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时,和阳关一起,成为沟通中原与西域的重要关卡和军事要塞。玉门关的位置就在酒泉和玉门长城沿线,也就是今天我们能看到的玉门关遗址。
但是,汉朝的玉门关和唐朝的玉门关很可能不是同一个。
唐朝初年的史料记载:武德二年,置玉门关于葫芦河东岸,东南有月牙墩,南有通唐瓜州古道,西有苜蓿烽。
可以看到,唐朝的玉门关附近有葫芦河,又叫瓠庐河,著名的唐僧,三藏法师在通往西域时,便是过了葫芦河,过得这道玉门关。
古关名。西汉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以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得名。和敦煌西南的阳关同为对西域交通的门户。六朝时关址东移至晋昌城(今安西双塔堡附近)。宋以后倒塌废弃。
汉武帝为抗御匈奴,联络西域各国,隔绝羌、胡,开辟东、西交通,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分段修筑障塞烽燧。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由令居(今甘肃省永登县)筑塞至酒泉(今甘肃省酒泉市),元封四年(前107),由酒泉筑塞至玉门关。王莽末年,西域断绝,玉门关关闭,汉塞随之废弃。隋唐时,玉门关关址由敦煌西北迁至敦煌以东的瓜州晋昌县境内。隋唐时期的玉门关位于锁阳城北30公里许(约合唐里50余里),即安西县城东50公里处的疏勒河岸双塔堡附近,已移至汉玉门关东约240公里之处。这里正处交通的枢纽地位,东通酒泉,西抵敦煌,南接瓜州,西北与伊州相邻。
玉门关是战略要地,盛唐知识分子想建功立业,就把出玉门关当做一个积极的意象表达自己积极进取的渴望。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其实这就是诗人的心理矛盾。
《后汉书·班超传》“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这就出现了一个典故“生入玉门关”意思就是能活着回到家乡。
唐诗就有很多这样的句子。戴叔伦《塞上曲》
“汉家旗帜满阴山, 不遣胡儿匹马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dtlw.com/post/13854.html